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23:00:14  浏览:874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53号)


  《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已经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九日省人民政府第二十九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 傅锡寿
                          
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五日


              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殡葬管理的方针是: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


  第三条 民政部门是殡葬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公安、卫生、建设、工商、土地等部门应协助民政部门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四条 在本省范围内,除因条件限制的金寨、岳西、旌德、绩溪、休宁(不含县城)、歙县(不含县城)、黟县、祁门、石台、青阳、东至十一个县和黄山区为土葬改革区外,其他各市、县均为实行火葬的地区。
  实行火葬的地区内少数交通不便难以开展火葬的边远乡、村,可暂不实行火葬。具体乡、村由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报省民政厅批准。


  第五条 凡在实行火葬的地区死亡的人员,遗体均应就地火化。骨灰或自存,或寄存骨灰堂(室),或安葬骨灰公墓。提倡不留骨灰或深埋植树纪念。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对自愿实行丧葬改革的,他人不得干涉。
  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国人的安葬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除本条第二、三款规定外,实行火葬的地区内禁止土葬、骨灰入棺木葬或遗体外运。遗体确需外运的,须经市、县殡葬管理部门批准。


  第六条 殡仪馆处理遗体,凭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死亡证明,在医院死亡的,凭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在外地死亡的,凭死亡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死亡证明;无名尸体,凭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死亡证明和接尸通知。


  第七条 遗体在殡仪馆的保存期限,除经市、县殡葬管理部门批准外,不得超过七天,逾期由殡仪馆火化。
  公安机关需要保存的无名尸体,保存期超过七天的,其逾期冷冻防腐费由公安机关负责,其他费用由民政部门负担。公安机关查明尸源的,费用由责任者或其亲属承担。


  第八条 接运遗体应使用殡葬专用车。自运遗体的,殡仪馆应对其运载工具进行消毒。


  第九条 对患有甲类急性传染病、炭疽病死者的尸体以及高度腐败的尸体,须经消毒处理并严密包扎。殡仪馆应及时接尸,立即火化。


  第十条 土葬改革区应当进行土葬改革。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利用荒山瘠地,本着有利于发展生产建设、节约土地、文明节俭、方便群众的原则规划土葬用地。县可建立经营性公墓,乡(镇)、村可建立公益性公墓。公墓内的遗体应平地深埋,不留坟头。


  第十一条 禁止占用耕地(包括个人承包耕地和自留地)作墓地。已占有耕地的坟墓,应限期迁出或就地深埋。禁止买卖或非法转让、出租墓地、墓穴。禁止恢复或建立宗族墓地。因国家基本建设或农田基本建设而迁移或平毁的坟墓,禁止返迁或重建。


  第十二条 建设用地内的坟墓,建设单位应在用地前一个月通知墓主在规定的期限内认领起葬,所需费用按有关规定由建设单位承担。无主坟墓由建设单位负责遗骨火化或就地深埋。


  第十三条 禁止在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风景区、水库和河流的堤坝、铁路用地、公路两侧葬坟。上述区域内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革命烈士墓、知名人士墓、华侨祖墓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外,应限期迁移或平毁。


  第十四条 禁止在丧葬中进行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丧葬迷信用品。
  实行火葬的地区内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生产、销售棺木和土葬用品;土葬区内生产、销售棺木和土葬用品的单位或个人,须经民政部门批准,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发给营业执照。具体管理办法由省民政厅、工商局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殡仪馆、经营性公墓由市、县人民政府统一规划,报省民政厅批准,市、县殡葬管理部门兴办。公益性公墓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规划,报县(市、区)民政部门批准,乡(镇)、村兴办。
  建造殡仪馆的费用,列入市、县基本建设计划。


  第十六条 从事殡葬业务的单位,应自觉遵守殡葬管理的有关规定,方便群众,增强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第十七条 在殡葬改革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或民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按下列规定分别处罚:
  (一)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内擅自土葬(包括骨灰入棺土葬)或将遗体运往外地进行土葬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殡葬管理部门责令死者亲属起尸火化,一切费用由死者亲属承担,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死者是国家职工的,其生前所在单位不发给丧葬费。
  (二)非法制作、销售迷信用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迷信物品和非法所得,并可处以两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内生产、销售棺木和土葬用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没收,并可处以两千元以下的罚款。使用棺木和土葬用品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殡葬管理部门予以没收。
  (四)买卖或非法转让、出租墓地、墓穴的,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殡葬管理部门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非法所得百分之二十至五十的罚款。
  国家职工有上列行为之一的,除按前款规定处罚外,情节严重的,有关单位或部门还可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拒绝、阻碍殡葬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借丧葬活动扰乱社会秩序,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条 殡葬服务人员刁难死者亲属,收取财物、敲诈勒索的,由殡葬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罚没所得,一律上交当地财政。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按《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三条 各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一日发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殡葬管理的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汕头市专利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广东省汕头市知识产权局


关于印发《汕头市专利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汕知发〔2012〕36号


各区县知识产权局,濠江区经信局:
  新修订的《汕头市专利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经市法制局审查通过,现予公布实施。



汕头市知识产权局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汕头市专利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做好汕头市专利奖励工作,保证汕头市专利奖的评审质量,根据《汕头市专利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汕头市专利奖评审工作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知识产权的方针,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三条 汕头市专利奖评定标准
  一、汕头市专利金奖评定标准
  (一)符合我市产业政策。
  (二)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做出了重大发明创造,技术创新性突出;对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贡献大,在推动本地区、本领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发明专利具有明显的潜在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四)申报人对专利运用和保护积极主动,成效显著。
  二、汕头市专利优秀奖评定标准
  (一)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政策。
  (二)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做出了发明创造,技术创新性较强;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贡献较大,在推动本地区、本领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四)申报人对专利运用和保护较为积极主动,成效良好。
  三、汕头市外观设计金奖评定标准
  (一)在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上适于工业应用、富有美感的新设计,设计水平高,具有独创性、实用性和安全性,功能和造型协调,符合环保要求。
  (二)实施后符合市场需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申报人对专利保护措施得力。
  四、汕头市外观设计优秀奖评定标准
  (一)在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上适于工业应用富有美感的新设计,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实用性和安全性,功能和造型较为协调,符合环保要求。
  (二)实施后符合市场需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申报人对专利保护措施较为得力。
  五、汕头市优秀专利发明人(设计人)奖评定标准
  (一)发明人(设计人)近五年来的有效专利主要在本市申请。其发明专利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推动了本区域本领域的技术进步,在本市实施并产生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或具有潜在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或是10件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或50件以上有效专利的发明人(设计人),其主要专利在本市实施后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近五年来未曾获得汕头市优秀专利发明人(设计人)奖。
  第四条 参评专利奖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申报材料,以及推荐单位出具的推荐意见,必须符合《奖励办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有效、真实。
  第五条 《奖励办法》第十条第(三)项专利有效性证明是指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须提供由市级或以上专利检索机构出具的专利检索报告,必要时还需提供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或其代办处出具的专利评价报告。
  第六条 参评专利奖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申报材料,应当在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规定时间内提交;对经形式审查不符合规定的材料,应当按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的要求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未提交。
  第七条 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负责专利奖的评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各专业评审组,制定专利奖各专业具体评审标准;
  (二)根据各专业评审组的初评意见,评定汕头市专利奖的奖励项目、奖励等级等;
  (三)对汕头市专利奖的评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解决汕头市专利奖评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八条 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名,委员若干名。主任委员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委员由专利、科技、经济和法律领域的专家组成,其人员由有关部门推荐,市专利行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聘任。
  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4年。
  第九条 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下设机械、化学、电子和工业设计  等四个专业评审组,负责项目初评工作,评审组由相关专业专家和专利专家组成,设组长1人,成员若干人。初评结果报汕头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
  第十条 专业评审组的专家由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在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中根据专业类别随机挑选产生。
  各专业评审组组长由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在专家组中指定熟悉专业和知识产权知识的专家担任。
  第十一条 汕头市专利奖评审规则:
  (一)各专业评审组以书面评审方式进行评审,书面评审方式按照评审标准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产生初评结果。
  (二)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必要时可组织由专业评审组和项目申报单位或申报人参加的评审答辩会,对候选项目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
  (三)对参评项目和候选人,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考察。
  (四)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以评审会议方式进行评审,以记名投票表决产生评审结果。
  (五)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或以上委员参加,表决结果方可有效。
  (六)专利奖的拟奖项目应当获得到会评审委员数二分之一以上票数通过。
  (七)专利奖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与参评项目有关或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以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或专业评审组成员身份参与该项目的评审工作。
  第十二条 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应当将专利奖评选结果
  在《汕头日报》和汕头市政府门户网站及汕头专利信息网公示,公示期15日。
  第十三条 公示期内,对评选结果有异议者,应以书面形式向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交异议材料。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在异议材料上加盖公章,并写明联系方式和联络人员;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凡单位未加盖公章和匿名的异议材料不予受理。
  第十四条 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受理异议材料后,应当对异议材料进行核实,必要时可组织评审委员会委员、专业评审组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五条 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应及时将异议材料的核实或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提交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由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进行裁决,并将裁决结果通知异议方及推荐单位。
  第十六条 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将评定的拟奖项目、等级和拟奖发明人(发明人)选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七条 汕头市专利奖奖励标准:
  市人民政府对获得汕头市专利金奖和汕头市外观设计金奖的,每项奖励三万元;获得汕头市专利优秀奖和汕头市外观设计优秀奖的,每项奖励一万元;获得汕头市优秀发明人(设计人)奖的,每人奖励六千元。
  市人民政府对获得中国专利奖和广东专利奖项目予以配套奖励: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和外观设计金奖的,每项奖励三十万元;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和外观设计优秀奖的,每项奖励十六万元;获得广东专利金奖的,每项奖励十二万元,获得广东专利优秀奖的,每项奖励八万元。
  第十八条 获得专利奖的项目单位应严格执行《奖励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在领取奖金之日起三十日内兑现发放至有关单位和个人。逾期不发放的,由市专利行政主管部门追回全部奖金,并取消该单位近两届申报专利奖资格。
  第十九条 汕头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专业评审组成员及工作人员对候选项目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负有保密责任。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汕头市专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自2012 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8月31日止。有效期届满,经评估认为需要继续施行的,根据评估情况重新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任免令)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0年12月25日的决定:

免去李毅中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职务;

任命苗圩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0年12月25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